2007年10月21日星期日

翠屏南邨簡介



香港婦女勞工協會所在的翠屏邨,前身為翠屏道邨,是一個由24座七層大廈組成的徙置區。1972年6月18日,徙置區附近木屋區因為大雨山泥傾瀉,多間木屋遭山泥掩埋,70多人給活埋。事後,有關當局決定全面重建翠屏道邨,並改名為翠屏邨。

翠屏邨於1982至1994年間落成和入伙,分為南邨和北邨。南邨共有七座,居民人數超過15,000人,大部份在本邨居住超過五年,不少超過十年。

人口特徵

翠屏南邨居民絕大部份是基層市民,在職人士多為銷售人員、服務人員及非技術工人,也有不少文員、機器操作員等。非工作人口佔翠屏(南)邨總人口超過六成(60.82%),其中包括小童和在學的青少年,退休人士和家庭主婦等。

兒童(0-9歲)和青少年(10-19歲)分別佔南邨人口5%及15%,65歲或以上的長者則佔21%。跟全港數字比較,本邨長者人口比例偏高。(2006年全港65歲或以上長者佔全港人口12.5%。)

非在職人士中,不少當然是在家中打理家務和照顧家人起居的人士,如家庭主婦。他們佔本邨人口10.5%。

低收入社區

由於翠屏南邨居民多為基層市民,所以家庭和個人的收入都偏低。

根據統計署數字,2006年全港住戶每月收入中位數是 $17,250,工作人口每人每月主業收入中位數是$10,000。

跟全港數字比較,翠屏南邨居民平均收入少三至四成,住戶每月收入中位數只有$10,825,而工作人口每人每月收入中位數只有$7,774。超過三成的工作人口每月收入中位數更在$6,000以下。

居民生活模式

由於翠屏南邨多低收入家庭,居民個人零用錢有限,加上六成人口為非在職人士,大多數居民大部份時間逗留在本邨或區內。

消費購物方面,南邨居民主要是到裕民坊一帶,但一些年老體弱和有年幼子女的家庭,往往要在貨品種類選擇較少的北邨街市和商場買菜購物。

翠屏南邨工作人口中,只有三成的人(32.10%)在觀塘上班,近七成的人要到觀塘區以外(包括九龍、港島和新界)的地方上班,幸好觀塘的交通四通八達。但昂貴的交通費,對在區外上班的人士來說,是一大負擔。

翠屏南邨平均每戶人數是3.13人,超過一半的住戶人數為3至4人,超過一成(10.51%)的住戶人數是5人或以上,平均每戶人數比全港數字(3.0人)為高。這些數字是統計署調查所得,現實上,一些住戶的家人可能是持雙程證的人士,同住的人數可能比他們向統計署報告的多。

沒有留言: